IBM競合新主張建立SOA生態系統
王立偉
IBM正在逐步接近SOA(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)價值鏈的制高點。
Gartner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SOA這樣一個概念,通常它被翻譯成“面向服務的架構”,簡單地說,SOA使得業務與IT進行很好的結合,使得大多數公司在上個世紀投入的后端現有的IT系統能夠發揮新的作用。
市場研究顯示,2007年,全球SOA市場份額達40億美元,IBM、微軟、甲骨文、BEA等IT巨頭都對SOA寄予很大希望。
2007年Wintergreen Research公司發布了一份調研報告稱,IBM以53%的市場占有率居于2006年全球SOA市場榜首,而第二名的微軟所占份額只有8%,這一報告發布后立即引起軒然大波,不少相關公司對此表示質疑。
IBM似乎無意介入上述爭論,這一年,它正忙著用IT巨頭們慣用的構建“生態系統”的方法,聯合中國的合作伙伴,共分SOA的一杯羹。
這是一個聰明的方法,單單憑借IBM自身的力量來進行SOA的市場推廣,并非易事。而中國本土公司已經在悄然崛起,類似浪潮、用友、軟通動力和金蝶這樣的廠商早早地注意到SOA未來的市場潛力,并進行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的投入。
競爭者之間不一定總是要兵刃相見。今天的市場環境,競爭與合作從來都是相伴相生。IBM深知這一點,如果要讓SOA在中國深入人心,成功落地,必須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——良好的生態環境會產生好的解決方案,好的解決方案會滿足客戶的需求。
IBM將其合作伙伴劃分為三個等級,頂級合作伙伴就是包括像上述的浪潮、用友、軟通動力以及金蝶這類的公司,另外還包括高級合作伙伴以及初級合作伙伴,總數超過百家。IBM提供的是人才培養、項目支持和建立SOA創新中心等方面的扶持。
除了合作伙伴以外,客戶加上大量的SOA人才,就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。而最早的牽頭者IBM在輸出資源的同時,也使得大量有實力的本地企業成為SOA的忠實擁護者,他們會在市場上推廣SOA、實施SOA,最終促成的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基礎的形成。
究其這一行動的理論源頭,就是盤活組織內部的資源,使其分配到與公司業務相關的組織中去,甚至是競爭對手手上去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牽頭者必須在行業中居于領導者的位置,其在軟件的可靠性、服務的職業性、跨產品線和界限的深入性上等,都要遙遙領先。
而IBM恰恰具備了這樣的實力。在過去的三年當中,這家向服務轉型的公司,在SOA的方法論、技術和實施案例上,都有不俗的表現。在全球有超過5700家企業接受了IBM提供的基于SOA的整合,在業務與IT的有機結合上收獲頗豐。
事實上,拋開Wintergreen Research的調查報告,說IBM是SOA領域的領先者并沒有人會提出什么質疑。
與此同時,SOA的國際標準并沒有建立起來,對于IBM來說,越早聯合同一領域的合作伙伴,并且聯系得越多,在最終的標準制定上就越占據主動權。
不難看出,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,IBM居于業界領先位置,同時它并沒有因為助力本地的同類企業而失去市場份額,相反的是,它仍然保持著自己在整個市場的領導者位置,同時聯合了大批的企業做大整個市場。
IBM建立起的生態系統,最終牢牢地確立了自己價值鏈制高點的位置,從利己再到利他,惠及市場上所有的競合伙伴。
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【在線咨詢】